据中国新闻网援引路透社报道通联随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威胁对日本加征新关税,理由是日本拒绝接受美国大米出口。这一表态让持续数月的日美关税谈判再次陷入僵局,也引发外界对美日同盟关系的重新审视。
日美贸易摩擦的核心矛盾集中在汽车关税和农产品市场准入上。日本汽车产业对美依赖度极高,2024年输美汽车约137万辆,包括零部件在内的出口额达7.2万亿日元,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34%。美国则要求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大米进口。不过特朗普的指责与事实存在出入,数据显示日本去年从美国购买了价值2.98亿美元的大米,今年前四个月又进口了1.14亿美元。但日本对大米进口实行严格配额管理,每年仅允许77万吨免税进口,超出部分需缴纳每公斤341日元的高额关税。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谈判难以突破。
特朗普(资料图)通联随配
日美贸易谈判的复杂性远超表面。30年前,日美汽车贸易谈判曾因“竹刀秀”事件成为经典案例,双方在激烈交锋后达成协议。如今的谈判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第七次访美谈判空手而归,甚至未能见到美国财政部长。白宫公布的照片中,赤泽亮正戴着印有“让美国再次伟大”字样的红帽子,被外界解读为日本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变化反映出美国在贸易谈判中更加强势的姿态,以及日本在维护自身利益与保持同盟关系之间的艰难平衡。
展开剩余61%日本在谈判中的底线非常明确:农业是国家基础,不会在谈判中牺牲。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多次强调,日本政府在谈判中没有牺牲农业的打算。这一立场得到国内农业行业的强烈支持,此前日本政府考虑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的消息曾引发农产行业的激烈反对。与此同时,日本汽车产业也面临巨大压力。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政策若持续,将严重冲击日本汽车出口,进而影响国内经济。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无法接受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应对。
大米(资料图)
美国的强硬态度背后是对贸易逆差的担忧。特朗普多次指责日本对美贸易不公平,称日本每年向美国出口数百万辆汽车,却不购买美国汽车。他甚至威胁向日本发函,明确将对其汽车征收25%关税。这种单边主义做法不仅加剧了日美之间的矛盾,也对全球贸易秩序造成冲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刘军红指出,日美在汽车问题上的分歧不解决,就很难达成贸易协议。而日本为争取美国下调汽车关税,已提出在高端半导体、稀土技术等领域与美国合作,但美方仍坚持要求日本开放汽车市场。
这场关税博弈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其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变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韩国、欧盟等其他贸易伙伴也在密切关注日美谈判进展,因为这可能成为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的范本。对于中国来说,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可能带来战略机遇。美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与盟友的贸易争端中,可能会在其他国际事务上有所分心,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更大空间。
李在明(资料图)
当前,日美关税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美国单方面设定的7月9日谈判最后期限临近,双方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希望通过“拖字诀”争取更多谈判筹码,而美国则急于达成协议以展示其贸易政策的有效性。未来双方能否在汽车关税和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上找到平衡点,将直接影响日美同盟的稳定性以及全球贸易秩序的走向。这场博弈不仅是经济利益的较量通联随配,更是国家战略意志的考验。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与保持对外关系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发布于:江苏省美港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